消费券商家套现会有什么后果

追梦人

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套现违法吗

违法。
所谓消费券套现,是指没有实际消费,消费者向商家交付消费券,商家将消费券面额的一部分返给消费者,商家也借此从中牟利。例如消费者拿20元消费券去扫商家收款码并不实际消费,向商家支付款项60元,以虚假交易的形式完成刷单,此时商家得到80元的商品价款,而后通过其他途径返还消费者70元,商家和消费者分别获取利益10元。禁止政府发放的消费券直接兑换现金,禁止倒买倒卖。消费者、商家为了非法占有政府补贴,消费者与商家合谋虚构消费事实,以虚假交易形式完成刷单骗取政府补贴,金额达到一定数额,还可能涉嫌刑事诈骗。
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是为振兴经济,采取政府出资、企业让利的形式通过补贴商家,向消费者发放的用来购买消费品的票证,是通过补贴方式刺激消费、释放消费需求的一种手段。
消费券不能兑换成现金,一般针对特定种类的消费领域,涵盖餐饮、景区、影剧院、书店、美妆、饰品、休闲行业等领域,且有使用期限,过期不可使用。
消费券与优惠券、折扣券也不同,消费者凭借此次发放的消费券消费后,商家可向政府兑付补贴,即由政府提供消费补贴,通过平台发放消费券来让国内消费者买买买,补贴部分最终由地方财政承担。而优惠券、折扣券则是商家自动让利,由商家自己承担优惠的差价部分。此次北京消费券,采用的是政府消费券与商家优惠券叠加优惠,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。
法律依据:
《郑州市商务局、郑州市公安局、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使用社会消费券有关事项的通告 》第一条严禁通过虚假交易进行消费券套现等违法行为;严禁通过社交软件、网络平台等信息渠道,发布、传播套现消费券等违法信息。对有以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,取消活动参与资格,列入失信名单,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;涉嫌犯罪的,移交公安部门处理。

消费券套现100元定什么罪

法律分析:违法。国家发放消费券的目的在于刺激消费,增强市场经济活力。消费者领取消费券后,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,通过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方法,支付了消费券等价货币,使国家陷入了错误认识,从而支付现金补贴。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,构成犯罪。

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

这种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,还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。一般来说,骗取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属于“数额较大”,应当刑事立案。尽管一些“羊毛党”将消费券套现,也就是“蚊子腿上削肉吃”,但如果积少成多,达到了法律规定的“底线”,就得为此付出更昂贵的法律代价。

政府发消费券套现多少判刑

为了稳增长、促发展,我市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刺激消费,可是近日却出现消费券“倒卖”“套现”“薅羊毛”等行为。6月11日晚,市公安局发布消息,公安机关将对主观恶性较大、投机牟利、大量恶意套现等违规使用政府消费券的行为从严打击。

哪些行为属于违规使用政府消费券?公安机关表示,对消费券“倒卖”“套现”“薅羊毛”等行为都属于违规使用,具有下列情形的,还可能构成诈骗违法犯罪,被追究刑事责任:

1.通过虚假交易实施消费券套现,非法获利数额5000元以上的;

2.使用电子产品、软件哄抢消费券,倒卖商品,非法获利5000元以上的;

3.商家合谋实施,且达到立案标准的,以共犯论。

上述行为,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,依照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九条处罚。

另外,利用社交软件、网络平台等发布、传播套现消费券等违法犯罪信息,情节严重的,可能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;对于少量倒买、倒卖消费券的,可能涉嫌倒卖有价票证,依照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五十二条处罚。记者 杨沫 通讯员 杨宇雨 太原晚报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
政府消费券商户套现资金会被冻结吗

新冠疫情的发生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,为了促进消费多地发放消费券助力,广大公民也积极的参与。但是优惠券火爆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动了歪脑筋,就是使用消费券套现来获取私利。套现政府消费券属于虚构消费事实、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,如果性质不严重套现政府消费券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范围,一般会处以五日以下十日以上拘留,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,情节严重会处以十日以上及十五日以下拘留,处一千元以下罚款。千万不要为了贪图一点金额,就被处以治安拘留,想必这并非好事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追梦人无卡支付手机pos!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9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